翻页   夜间
雄伟小说网 > 大唐武皇 > 第三十二章 军政(五)
 
  陈希烈刚出房门,宫中来人已经被人迎到了庭院之中,纵使心有不喜,可谁又能挡得住宫里的人?陈希烈扮作小脸迎了上去,可看到来人之后,一时瞠目结舌,只是拿手指呆呆地指着他。



  “陈相好久不见啊,别来几日,无恙乎?”来人笑着说道。

  “汝,汝不是在……”陈希烈被来人惊的连一句话也说不连贯。

  “陈相是说大理寺的监狱是吧?”来人弹了弹袖子上本就不存在的灰尘,仿佛毫不在意地道。

  陈希烈深吸了两口气,还是按下了心中的震惊,恢复了最初的神色,对着边令诚说道:“汝不做安安狱囚,跑到老夫家里干甚?”

  “自是为了陈少师而来。”边令诚高深莫测地说道。

  看到边令诚,陈希烈就知道没好事,但是他现在也是不干好事的人,于是便嘲讽地道:“这道稀奇,汝一狱中客,还有事与我?老夫倒要洗耳恭听了。”

  边令诚笑眯眯地看了陈希烈一眼,缓缓地对陈希烈的嘲讽开始了反击,“今日太子竟这般折辱少师,如此不礼敬师长,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不知陈少师觉得此中滋味如何?啊?”

  “汝……”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不懂啊?陈希烈胸中的一口老血差点喷了出来,陈希烈真想一拐杖打死此人,可是想到他是一个大理寺的囚徒,又想想自己的身份,深深的忍了下来,先不说他这个七十岁的老翁打不打的过人家,就是真打死了,也说不清这一身的干系。

  有道是君子动口不动手,陈希烈亦嘲道:“汝一个阉人奴婢,岂知士庶之礼,还说什么世风日下,简直可笑至极。”

  “这有何不知,自古以来,我真还没有听到这样的学生……”边令诚就是那死猪不怕开水烫,对陈希烈的贬低没有丝毫动怒。

  可是陈希烈受不了啊,纵使他有万般好的脾气,可一次有一次的被人踩到痛处,这换谁也都受不了,当即暴跳道:“汝给老夫闭嘴。”

  这件事是陈希烈心中永远的痛,永远也抚不平的伤痕,他与李亨确实没有师徒情分,可他作为太子少师,这名分是铁定的事。满朝文武都有赏赐,偏偏到了他这个东宫官阶最高的人的身边的时候,李亨竟然扣了他的赏赐,这让他情何以堪?

  要说价值,那点东西他还真没看在眼里,可是这赏赐的意义不止如此,现在他不知道沦为了多少人酒后茶余的谈资。士可杀不可辱,李亨算是将他的这张老脸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了一番,这可比骂他一顿或是打他一顿还要伤人的心。陈希烈觉得他天生跟李家人不对付,前面有李隆基不问青红皂白地罢了他的右相,现在李亨又这般无耻,简直是岂有此理!

  “如还是在大理寺里好好呆着吧,老夫这里放不下汝座大佛。”说着便转身回屋。

  边令诚三步并作两步,一把将他拉住,自咐已经把陈希烈给撩拨的差不多了,神神秘秘地道:“我这儿又一桩富贵,陈相可要否?”

  陈希烈确实怒他,但是这怒气更多的是针对李隆基和李亨的,而且又来已久,越积越盛,可这跟边令诚的何干,他一把甩开了边令诚这个死太监,头也不回地道:“老夫福源浅薄,这富贵恐深受不起,还是留给汝这没了后半身的人吧!”

  “陈相,燕帝天命所归,不知陈相可有意乎?”边令诚竟然在庭院中直接说了出来。

  陈希烈更是被骇的两腿发软,这人是来要他的老命的吗?连忙给心腹管家使了个眼色,让他将旁边的这些侍女奴仆一个个带下去,陈希烈的眼神冷的发寒。又转身对边令诚道:“汝难道要背弃大唐不成,就不怕老夫将汝绑送太子?”

  “哈哈哈,陈相要是真想这么做,吾怕是早已是刀下亡魂”边令诚又一次抓到了陈希烈的把柄。

  陈希烈没有把他的猖狂当一回事,毕竟刘骆谷这个安禄山的老乡就在后堂,现在又来一个边令诚,还是关在大理寺监狱里的囚犯,事情过于复杂,让他的脑子一时处于当机状态。

  将边令诚引进了屋里后,陈希烈才问道:“这大理寺监狱把守森严……”

  “自然是大理寺卿将吾放了出来。”

  陈希烈不想边令诚这般嘴快,还没有确认敌友关系,就已经将自己的势力和盘托出了。不过他想岔了,边令诚还真没有那么傻。从陈希烈将他引入堂内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了陈希烈的意思。而且陈希烈放长线钓大鱼的可能基本为零,此人小肚鸡肠,李隆基罢了他的相位,记恨了这么多年,咱加上李亨这般侮辱,要是心向着李亨才是怪事呢?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陈希烈在钓鱼,那他边令诚也不想让崔光远好过,他可不是圣人,弃卒保车那样的事想都别想,临死拉一个垫背的,黄泉路上也不孤单,于是他一股脑将崔光远给供了出来。

  边令诚此来别无他事,就是想拉一个队友,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蛋,但是现在有缝了,谁还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陈希烈通过旁敲侧击,再加上自己的推演,才算是搞明白了,这长安城里还有一股安禄山的势力,打发了边令诚之后,又和刘骆谷确定了一番,才算是安心了,毕竟他也怕边令诚是李亨的钓饵了。

  天亮了,兵丁也挑选出来了,开元天宝年间,大家都能吃饱,尤其是都城里的人,生活水平更好,身体素质自然强健,李承光他们最终筛选出来了二十二万多,可是李亨算了一下长安城里的甲胄储量,只能装备一半多,天宝十一年,武库大火,像枪杆、箭杆之类的木制品差不多全被烧光了,兵刃也差不多被烧成了废铁。即使之后由从各地调来了一批,再加上军器监制作的,但是被高仙芝一下子带走了一半多,现在就只剩这么点了。

  李亨只能含泪再裁去一半,没有甲胄,留下也是炮灰。这次裁剪很有趣,让他们跑步也都没力气了,所以李亨让他们比吃饭,两人一队,相互比试,谁吃得多谁留下。裁下来的李亨也不会打发他们回家,直接编了几个个民夫营(这不是称号,毕竟要避李世民的讳),让他们运送粮草辎重。

  长安城中废弃的各个军营全被清理了出来,李亨也将赏钱发了下去,兵丁五贯,民夫减一半。众人中自然有不服气的,李亨的比试规则也没有多么的公平,不过没办法,他没有时间。

  托杨国忠的福,八十多万贯赏钱发下去了,李亨依旧财大气粗,杨国忠的钱财到现在还没有统计出来,毕竟太多了。不过他家存储的胡椒被称量完毕了,因为这玩意只需拿量斗来量,最是简单。胡椒有一千石,下面报给李亨的这个数字——一听就是少了,看来零头已经被他们给分了。

  胡椒被称作是黑黄金,这在大唐是十分稀有的东西,物以稀为贵,所以这玩意被顶上了天价,在大唐,一把胡椒是什么概念了,相当于在后世抢了一个银行,简直发了财了。

  (据史料记载,唐朝宰相元载曾贪污了八百石胡椒,折合人民币有一百亿元。而杨国忠贪污受贿的钱财没有明确数值,只记载“宛若山峦”,全部便宜了安禄山。)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可是李亨不是韩信,这么多军队交给他,一时也玩不转啊。但好在大唐自有制度,兵力如何配置,李靖李卫公早给解决了。按照卫公兵法,全军两万人,共分七部,为中军、左右虞候、左右厢军及两支辎重队。

  中军四千人,有战兵二千八百人,其余固守本阵。战兵中,弩手四百人,弓手四百人,马军千人,跳荡兵五百人,奇兵五百人。

  左、右虞候各一军,每军各二千八百人,各有战兵千九百人,余者坚守本阵。战兵内,每军弩手三百人,弓手三百人,马军五百人,跳荡兵四百人,奇兵四百人。

  左、右廂各二军,每军各二千六百人,各有战兵千八百五十人,余者坚守本阵。战兵内,每军弩手二百五十人,弓手三百人,马军五百人,跳荡兵四百人,奇兵四百人。

  这般算来,马军三千人,步军总共一万一千人,全军十人一伙,五伙一对,计二百八十对,余者守辎重。在算上骑兵一人三匹马,步兵一人两匹马,这简直是富豪的配置,可是现在的李亨穷的只剩下钱了。

  唐人爱马,大唐的马匹自然数不胜数,马匹作为最重要的战略储备之一,大唐官方养马更是历朝之最。在高宗之时,关中、陇西的马匹数量多达七十万匹,虽说往后之君吃老本,已至马政积弊,但是开元初年,玄宗又重新整理了一遍,在关中设立了六个牧马监(陇西还要两个),可是经过安禄山的祸祸,再加上高仙芝征调,李亨又一次被坑了。

  关中的马匹多是驽马,良马也就是两万多匹,骏马不过八百,李亨连一支军队都装备不起来。而且这些马匹多数还不在长安,有一些还在京兆府之外,李亨一道政令传出去,然后他们再一一甄别(就是良马也有差异,而同一支骑兵的马力要差不多,就像阅兵时同一个方阵士兵的身高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安禄山答道长安城下恐怕他们的马匹才刚刚送来。

  李亨只得一方面调集马匹,另一方面在长安城就地买马,可想而知,李亨被宰的命运是板上钉钉。不过李卫公的兵法配置完全是野战模式,因而李亨也不考虑将所有的军队都按照李卫公的兵法来装备,能够装备上三两个军他就心满意足了。

  整个大唐的马匹都由太仆寺管理,李祗就是太仆卿。李亨先将将长安城中的马匹全部都调了过来,这些马都是宝马中的宝马,它们养在典厩署中,本身就是出席国家典礼的,因而体格高大,仪容俊美,但操蛋的是,多是各国进攻的名贵宝马。

  这种马长得高大威猛,奔跑起来速度极快,但是耐力上比不上回鹘、中原的传统马,纵她有千般万般好处,但是只这一条就能将之踢出骑兵的行列,这就好比你开着劳斯莱斯去拉货,就算是你舍得了车,也办不成事,图个啥呀。用于骑兵的马匹最需要的是耐力,对速度的需求反而在爆发力上。

  长安马市上的马被李亨按照三倍的价格收购一空,再加上典厩署的马匹,也堪堪凑出来了八千匹,而那些千里马则被李亨交给了斥候,毕竟只有他们最需要的是速度。

  长安城里总兵力十四万人,李亨以两万人一军,建立了骁骑、骁龙两支军队,算是野战军了。骁骑军以白孝德为指挥使,骁龙军荔非元礼为指挥使,这俩人都是胡人,在长安城中没有任何势力可言,只要李亨倾心结交,拉拢他们没有丝毫的难事。

  王思礼的中营、李承光的西营被李亨补充到了三万人,让他们分别驻扎东城和北城。若安禄山进攻长安,东城自然是首当其冲,北城又是皇宫大内所在,东宫政事堂都在这里,算是整个长安的心脏,料想安禄山也不会视而不见。

  南城和西城分别布置了两万人,交给了董承义和薛金华,倒不是李亨就料定了安禄山只会从东城或者北城进攻,不过长安这么大除非安禄山有二三十万人,否则想将整个长安围的水泄不通基本不可能。长安城太大了,是汉朝长安的二点五倍,是明清北京城的一点四五倍,南北交错二十五条大街,每条街都在五十米以上,而最宽的朱雀大街有一百五十五米,以管窥豹也可以想到长安城的面积。

  长安城周长三十六点七公里,要是将十四万人平摊开,李亨一米能布置的人不到四个,这点兵力根本就没法全面布防,所以李亨只得搞重点防御。

  之后,李亨又从民夫营之中挑选了一万人分给了程元振的的金吾卫和霍希文的羽林卫,他们也不上阵,只是做一些平时的警戒还有维持治安的工作。

  程元振跟霍希文由李亨亲自统领,剩余的军队则被李亨划在了行台之下,同时,李亨将枢机房搬到了行台。枢机房堪称是是政事堂的眼中钉,作为联系天子与朝臣的纽带,朝臣要给李隆基上的奏章都要经过枢密房。

  这样做看起来好像使得政事十分整齐,但其实一点也不好。要知道封建时代可没有宪法去决定朝臣的权力,一个人权利的大小取决于他跟天子的距离,而天子的语言就是宪法。

  高力士就是这样的人,李隆基对他的无限的宠信使得他的权力高出了大唐所有的朝臣,这个枢机房就像是专为他所设。杨国忠嫉妒李隆基对安禄山的宠爱,为了将他打落凡尘,在李隆基面前耍尽了手段,可是他对比安禄山更得圣宠的高力士只有巴结。

  也幸好这个人一点也不眷恋手中的权力,要是跟李静忠、鱼朝恩之流一样,就李隆基晚年的那个昏庸样,恐怕被人骗了,还在给人家数钱呢?李亨从中央裁撤掉枢机房,这政事堂的宰相确确实实是高兴了一阵。

  枢机房中的太监们全被李亨撤掉了,换上了文官,又将名字改成了军枢机密院,顾名思义就是掌管军队中枢机密的部门。然后李亨将这个部门提到了与行台中书省相同的位置,并让这六支军队的兵在行台,权在枢密院,只有兵权分开,这样李亨才能睡的安稳。

  因为没有行台的时候,国家军队在兵部,要想调兵就需要中书省起草诏令,由门下省审核之后在通过兵部转到军队中,与此同时,还要有天子的虎符。如此一来,军队就在国家的体制之中,出不了大乱子。

  可是李亨为了防守长安,设立了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行台之后,军队完全在国家体制之外了,即使是李亨也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了。万一那个将领心怀异心,那李亨还不是瓮中之鳖?

  由于行台和枢密院都归东宫官,想要调兵,想要调兵,就必须要有李亨的诏令,而且是两份,一份发行台,一份发枢密院,两份诏令同时到达军队之后,才能调兵。虎符的事,还要押后,毕竟现在还没有造出来,不过按照李亨的设想,虎符还是这两道命令之后的另一道保险。不过想在还是打仗的时候,李亨还不想将自己的军队彻底捆死。

  枢密院枢密使是李泌,他与郭子仪、李光弼一起被称为大唐的中兴三杰,此人好道,所以一直在终南山修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好不逍遥自在,不过这并非他的本意。

  李泌是北周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七岁之时就粗通黄老,有神童的美誉。天宝十载,他奉李隆基之命到东宫给李亨讲学,这个比李亨小十一岁的人就一跃成为了李亨的老师。

  李亨也待他十分优渥,因而成了杨国忠、李林甫的眼中钉,也幸好李隆基爱惜人才,他便被安置在蕲春郡,躲过了一劫,之后便逃到了终南山隐居。但是有经天纬地之才,怀兼济天下之志的他又能如何安做茅屋,一心玄修呢?听到李亨回马坚守长安,便骑驴下终南,素衣入东宫,成了李亨的座上之宾,堂下之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